九江市市场监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4-02-09 11:23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4-02-09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4-00151
  • 责任部门: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目标定位,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强化大局意识,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统筹抓好服务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安全,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在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中展现了市场监管更好作为。

一、2023 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进一步推动了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一照通办”改革,全市227个事项纳入“一照通办”,覆盖率达80.2%。不断深化“一网通办”、创新“1+N”企业开办体系,实现企业设立与税务、社保、公积金、银行预约开户、公章刊刻等环节并联办理,时间压缩在0.5个工作日内;推进企业迁移“一件事一次办”,1500余家企业办理线上迁移;稳步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办理各类证件核发告知承诺16件,有力提高了办事效率,更好打造了“办照易、体验优、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达70.8万户。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新增“个转企”474户,促进更多市场主体生的出、长的大,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二是进一步提升了质量强市建设水平。

以做大做强本土品牌为目标,深入推动质量提升行动, 为121家电子产品、科技制造等重点企业开展质量管理能力水平调研与诊断。全市企业新增首席质量官29名。开展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质量管理系列专题培训,为60余家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人员150余人次。新增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7家,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覆盖面更广。与周边五省市共同开展了长三角茶叶生产加工行业质量提升示范试点项目,电子信息产业质量提升行动获评“第一批苏浙皖赣沪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项目”。着力提升质量供给水平,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强化绿色发展标准化支撑,主导研制发布《江西绿色生态 彭泽鲫》等8项团体标准,“江西海庐云雾茶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江西绿色生态认证证书”。积极推进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彭泽县顺利通过验收,实现零“突破”。有序推进了永修有机硅和湖口产业计量两个省级检测中心筹备建设。强化品牌建设,9个产品获评“江西精品”,数量位居全省第一;94个产品获江西名牌认定,稳居全省前三位,全市三年有效期内江西名牌产品总数已达239个,较上一年度增长15.5%。积极推进地理标志商标培育申报,新增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一件。加强引导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新增马德里商标1件,推动出口型企业转型升级。积极组织推荐本土企业参加展览评选活动,“彭泽鲫”等9个商标荣获2023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博览会金奖。“瑞昌山药”等5个商标荣获2023年“讲好江西商标品牌故事——老百姓最喜爱的商标品牌”评选优秀奖及优秀提名奖,本土品牌美誉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质量强市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有力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三是进一步实现了知识产权事业创新突破。

推动出台《九江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方案》,我市被省市场监管局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候选城市,并上报至国家知识产权局待批准。指导九江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获批2023年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新增基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3个,实现全市县(市、区)全覆盖,更好为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知识产权服务。组织开展市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和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申报工作,3家企业荣获江西省专利奖,2个项目获批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积极推动“知产”变“资产”,与市融资担保公司签订《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九派知融通”惠企助贷合作协议》,积极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全市共办理专利质押融资65项,累计质押金额逾5.3亿元。强化跨区域协同保护,与岳阳、咸宁两地市场监管局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青城、德安、永修三地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全市实现县(市、区)知识产权跨省跨区域协作全覆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大格局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市专利授权量5319件,位列全省第三,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47件,同比增幅达44.9%,增速居全省第二;PCT专利申请量18件,居全省第二。知识产权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

四是进一步维护了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扎实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查处各类案件21件,罚没194.5万元。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对72份政策文件履行公平竞争审查程序。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立案查处4件,罚没近70万元。深入开展“铁拳行动”,立案查处各类案件312起,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4件,罚没金额873.9万元。组织开展互联网领域广告治理、房地产违法广告检查清理等专项行动,查办违法案件54起。开展合同格式条款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立案5起。加大消费维权社会宣传,发布三期侵权黑榜单,曝光24家市场主体。全面部署“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及跨部门联合双随机工作,率先在市本级推进“一业一查”模式。市直部门除重点监管外双随机覆盖率达100%,联合部门检查事项占比达100%,诚信经营市场主体“无事不扰率”达100%。强化包容审慎监管,开展案后教育235起,办理免罚减轻从轻处罚案件近700件,减免金额逾1320万元。执法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五是进一步守牢了市场安全底线。

有力确保食品安全。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落细,全市6428名干部包保66361户食品企业。扎实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提升专项行动,完成风险隐患整改695家,立案查处37起。扎实开展茶饼质量提升,强化食品生产环节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掺杂使假、山茶油等专项整治,整改各类问题近600个。加大食品安全抽检力度,抽检食品15326批次。建成市级食品快检实验室,完成食品快检8110批次。食品安全形势稳定。有力确保药品安全。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严厉打击药品领域违法行为,立案查处429件,其中2件列为省药监局典型案件,1件被省药监局挂牌督办。开展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查处各类案件86起。开展祛斑美白祛痘类化妆品专项检查,查处案件25件。有序推进“智慧药店”建设工程,全市1480家药品零售企业入驻对接药品智慧监管平台,入网率达99.1%。民众用药安全得到更好保障。有力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摸排检查各类气瓶2.1万余只。深入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检查整改油气长输管道和燃气压力管道相关企业827家,安全排查隐患9处,查办违法案件13起。开展电梯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发现问题隐患238条。强化设备定检率提升,推动超期未检动态清零,全市特种设备定检率达99.7%。特种设备安全维持平稳态势。有力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扎实开展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排查相关生产销售单位600余家;强化工许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对112家获证企业做到质量安全检查全覆盖。有力提升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水平。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聚焦社会热点,抽查燃气具、消防产品、烟花爆竹等重点工业产品579批次,对55批次不合格产品采取了消除隐患处理。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

六是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秩序。

2023年按照本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制度要求,协助本局相关业务科局做好行政复议答复和行政应诉工作,协助相关科局做好调解、裁决、复议、诉讼有机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处理行政复议事宜17件,其中11件被申请人为本局,其余6件转交县级人民政府复议办公室。诉前化解行政诉讼2起。把行政调解工作列为法治市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法治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做到调解组织、调解人员、调解场所、调解经费等“四个落实”,夯实了行政调解工作的基础。今年,市局本级共受理行政调解2件,均为消费纠纷,均调解成功,调解成功率为100﹪。完成听证14起。

二、2024 年工作安排

(一)持之以恒深化改革。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知识产权机构改革和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改革,确保改革期间队伍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要进一步完善“一照通办”系统,着力提高事项覆盖率,持续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切实满足群众办事多层次服务需要;持续完善“1+N”企业开办体系,深化“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要积极探索创新行政强制与司法相结合的清算退出机制,释放市场空间,提高办事效率。

(二)持之以恒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加强区域协作,更好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激发发展动能。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加强对全市反不正当竞争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执法,持续深入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监管执法,重点打击违法促销、侵犯商业秘密、商业贿赂等违法现象。进一步加强涉企违规收费治理,聚焦金融、交通物流、公用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重点领域加强治理,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精准落地落实。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三)持之以恒打造质量强市。深入构建更加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更高水平的质量支撑体系、更加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持续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全力推进省级有机硅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省级新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力争两个省级检测中心尽快获批筹建,尽快开展检测服务。更多申请财政支持,加大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装备资金投入,加快仪器设备更新升级;深入拓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全力推行“线上平台+线下服务站”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堵点难点问题、提升产品质量,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全面实施企业标准“对标达标”和“领跑者”行动,持续深入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检验检测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升认证、标准、计量、检验检测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持续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深化巩固有机硅、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成效,联合浙江、安徽等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好长三角茶叶加工质量提升行动等行动,全面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实施,加强企业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我市支柱产业质量竞争力。加大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培育力度,积极引导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井冈质量奖、江西名牌和市长质量奖,切实提升九江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四)持之以恒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在推动创新引领、赋能发展上寻突破,力争打造更多试点城市建设标志性成果。以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为重要抓手,加快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加快政策出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层层分解任务、逐级压实责任,实现市县联动,引领带动全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发挥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综合服务优势,通过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公共服务和市场化业务相结合、服务政府与服务企业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区域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专利导航分析、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等服务,加快产业专利转化进程,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发展成效。全面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积极推进产学研服紧密协作创新,将创新成果形成具有较强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有较高市场价值的高质量、高水准专利或者专利组合,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强化专利、商标、地理标志行政保护,加强与司法部门沟通协作,强化与周边省份地市跨区域合作,提升联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效果。

(五)持之以恒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要强化责任落实,整体推进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行业主管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技术机构检验检测责任等责任体系落实,切实承担起保障全市市场监管领域质量安全政治责任。要用好抽检专项资金,持续加大食品、药品、工业产品抽检力度,确保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排除。要持续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治理、药品安全巩固提升、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排查等专项行动,严格督查检查、跟踪整改问效、实施警示曝光,督促推进隐患整改,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实现风险隐患排查处置闭环管理。要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不断深化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强化区域协作、行刑衔接,严厉查办一批性质恶劣的违法案件,形成强大震慑。促进市场安全态势不断好转。为打造“三个区域中心” 、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发挥市场监管更大作用!